2024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社领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现将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制度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谋划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工作与人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时,强化法治工作保障,常年聘请法律顾问,确保法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狠抓制度落实。按照要求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务承诺,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绩效与奖金、评优、调岗待岗等挂钩,保证了服务公开透明,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人员管理严格有序;严格落实信用公示、信用查询等工作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深入发展。
3.强化考核督查。按照年度法治工作安排,细化工作要点,明确法治建设重点,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全局依法行政工作考核体系,增加依法行政在局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比重,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分值,通过考核督查,确保法治工作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强化民主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1.推进权力规范运行。一是认真梳理人社局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规范人社业务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明确法律依据,并在苍梧县人民政府网站以及对外相关服务窗口显要位置予以公示;二是将失业登记、申领社会保障卡、职工退休等高频业务办理的内容、程序及要求,制作成宣传册,放置在服务窗口,供群众取阅;在社保中心办事大厅设立排号机,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强化劳动维权执法内部监督,在劳动维权案件办理流程中增加案件审理环节,对案件调查取证情况进行复核审理。
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机制,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全覆盖,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着力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显著提高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
3.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征求意见和咨询论证制度,对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信息及时公开,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四个公开”,即工作人员的姓名、职责公开;各项办事程序公开;各项政策法规公开;各种服务项目、法律依据及有关资料公开,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三)全面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
1.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成效显著。劳动仲裁调解工作提档升位,建立维权、仲裁、工伤、信访四位一体的纠纷调解机制,促使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2024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99件,涉案的劳动仲裁标的约749多万元。
2.加大劳动保障维权执法力度。坚持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相结合,对我县辖区范围内的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维权日常巡查,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深入工业集中区、在建工程项目工地等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维权执法检查。2024年以来,巡查检查用人单位约160多家,涉及劳动者3650多人,线下协调讨薪案件146件,为约66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769万元,劳动保障维权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完善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和效率。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努力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2024年处理行政诉讼复议案件3件、维持2件、撤销1件,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
(四)加强培训宣传,营造法治氛围
1.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区人社厅、市人社局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法治培训班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组织工作人员就复杂争议案件进行探讨并研究调解仲裁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广西司法厅举办的行政执法证核发培训和换证考试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人员专业化、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
2.充分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明确了2024年依法行政宣传指导思想、宣传主题、宣传活动内容、方式及时间等,并积极促进落实;积极参加法治部门开展的宣传普法活动,扎实开展“服务进企业 政策送上门”等活动,加大法律法规、人社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依法行政基础性工作方面。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导致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梳理执法依据、履行执法责任、界定执法职责、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执法人员系统性培训方面。由于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政策性强,历史遗留问题多,相对复杂,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水平与之相比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着力在源头治理、案件吸附、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裁审衔接机制,规范案外调解,增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处理能力。坚决做好治欠保支工作,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日常维权执法,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依法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严格行使劳动保障执法权,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跟踪的方法,规范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多措并举共同建设良好营商环境,营造和谐共处的劳动氛围。
二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对建筑业、餐饮业等使用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加大劳动保障维权执法力度,通过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执法检查等活动,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及时介入,督促用人单位守法经营、依法用工;在乡镇及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努力促进本区域内劳动关系和谐走向新高度。
三是加强维权渠道畅通有效。完善案前调解机制,将“刚性”裁决与“柔情”处理有机结合,对申请仲裁的案件先行调解,使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力争将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集体劳动争议、农民工欠薪案件等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开辟绿色维权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结”,争取用最短的时间维护劳动者的核心权益。
四是持续开展学法普法活动。按照普法规划和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制定学法年度计划,明确学法主体范围,突出学法重点内容,创新学法方式方法,强调学法结果运用,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人社干部学法,确保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的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制,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在普法中的责任。充分发挥 “12345”政务热线电话咨询的作用,将普法渗透到执法和服务全过程,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